某天在網海中浮沉,赫然發現在我土生土長的南投家鄉中,居然有沒吃過的知名團購美食,「萊堤蛋糕坊」的「芋頭波士頓派」。
「萊堤蛋糕坊」對我來說很陌生,但它的前身是「金妮」,我就有印象了,以前老家過節辦生日都會到「金妮」,家中的長輩很喜歡他們家的蛋糕。但,為什麼要從「金妮」改成「萊堤」呢?
好康報甲西力之後,一直沒成行,但在一月中旬某個下午,甲西力因為懶惰罷工跑來我家溜躂,我們臨時起意,決定直接殺到了中興新村尋覓傳說中的「芋頭波士頓派」。
也因為是臨時起意,共乘一台小bubu的兩個在地人,硬是在中興新村迷路了許許久許久,即使問剛放學的中學生也不知道「萊堤」在哪,最後靠著「更在地」的居民跟我的阿九導航,終於抵達「萊堤蛋糕坊」。(註:甲西力的方向感真的很差,屬於在野外很難生存的族群)
來都來了,當然要買招牌「芋頭波士頓派」。其實剛踏入店家大門時,還有點擔心沒有預訂買不到,一進去詢問站在櫃檯的男生後,他比了比一旁的冷凍櫃,裏頭還有好幾種選擇,但我跟甲西力就是衝著芋頭波士頓派去的,免得誤觸地雷。
這「芋頭波士頓派」可是放在歐待麥踏墊載回來的,不知經過這一路顛簸仍健全否?
噹~噹~噹~噹~開箱文?還是美美的,說的也是,又不是藝術蛋糕或什麼的,應該很難被震到五臟六腑移位吧!(除非它暈車抓兔子?)
他家波士頓派口味除了奶油單價170以外,其他都是190,我覺得還蠻便宜的~
波士頓派之香菇頭特寫,其實我還蠻愛吃這種蛋糕體,雖然沒有慕斯的細緻,但就有種質樸的原味。
頭上的頭皮屑?不是啦~這種糖霜滿滿的感覺,讓我聯想到了甜甜圈...
怎麼看,都不覺得芋頭跟蛋糕體比例是網友說的一比一?應該是一比二吧?芋頭夾層的感覺也沒有官網照片來的豐厚,也許是因為有些網友反應奶油太多會膩,而改良過了嗎?但我超愛鮮奶油的說...(不愛奶油的人,應該去找蜂蜜蛋糕之類的吧?這樣好像是點了咖啡卻要求咖啡味不要那麼重?)
官網照片參考
看到了嗎?它叫「芋頭波士頓派」,而非「芋泥波士頓派」,是有原因的,看的到整塊的大甲芋頭!我自己對芋頭沒有特別偏好,芋頭的相關製品我大概只愛芋圓,但我阿木或老一倍的應該就超愛的,她覺得這個芋頭波士頓派很好吃。
我跟阿木大概花了四天吃完這個芋頭波士頓派。在頭兩天,我真的會因為它的鮮奶油跟海綿蛋糕感動,一次吃掉兩塊,但冷藏到第三天就沒有原先的鬆軟,吸引力每況愈下
結論:下次我還是會再買,但要挑戰兩天吃完!